引言:前不久,人事处组织开展了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选派工作。记者跟进了解到,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分别来到国内一些重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对学校来说,这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对教师自身来说,这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渠道。记者就此采访了6名参加过访学的中青年教师,请他们谈谈对访学的评价和感受。(新闻中心)
丁楹: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丁楹(文学院教师,赴中山大学访学):我主要是在诗歌研究、国学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方向上进行交流,这让我开阔了眼界,也吸取中山大学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上给了我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使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从事古代文化研究工作的教师肩上的责任和重担。通过访学,我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是教学,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访学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教学理念结合永利集团的特色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上;另一方面是科研,在访学的过程中,结合中山大学导师的指导,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学术眼光,收获自己的学术成果,也就是所谓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记者 林仪 张晓涵)
吴利欢:专注科研 提升自我
吴利欢(化工学院教师,赴华南理工大学访学):在这一年的访学中,我学习到的不仅是和课题有关的知识,还学到如何组建和管理一个科研团队。一个科研团队该有的精神,那就是专注和团结,一个优秀的团队肯定是团结的,这一点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同时,我学习的是有机合成,访学也是在做有机合成的研究,做研究时接触到很多的前沿信息,对专业的提高和教学都有很大帮助。(记者 岑杰 罗坤生)
曾运东:开拓视野 充实自己
曾运东(美术学院教师,赴清华大学访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的专业学术资源为访学研修提供了帮助,在这里接触了很多高端展览、讲座和学术活动,从专业到学术视野都获益良多。我感觉到,清华的访学比较规范、严格,要求每个学期做好访学计划,有中期检查和学期末总结并提交1篇学术论文。研究围绕本单位的专业课程及教学,可以选修同专业方向及本人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修课期间与任课老师多交流。访问学者一般都是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导师的学术研究工作。(记者 余敦海)
胡亚平:“交流,让思想碰撞”
胡亚平(生科院教师,赴华南理工大学访学):我在访学期间主要是在基因研究院进行柑橘转录组的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我发现那里的竞争与合作意识非常强烈,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高并注重交流学习,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在基因研究院工作的同事大部分都很年轻,他们不会以论资排辈,而是能者居之。访学前,我的主要工作研究分子生物学,而此次访学让我有机会接触生物信息学,学习利用计算机处理海量数据,让我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印证了我对基因实验的猜想。所以,我认为多与高水平的兄弟院校进行深入交流,让思想碰撞,开拓视野,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记者 陈利红 苏漫婷)
许嵩:提高学术修养 提升专业技能
许嵩(音乐学院教师,赴中央音乐学院访学):能够有幸获得去中央音乐学院访问学习的机会,首先要感谢咱们学校及学院对我的大力支持,有这样一个平台去提升自己,我非常珍惜。对一名青年教师来讲,技能水平和学术理论研究水平是兼具的。将近一年的访学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中央音乐学院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在这样的学术氛围内,我也系统的学习了传统音乐理论及相关学科内容,非常有效果的完成了课程的学分,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理论框架,提高了学术修养,还增强了科研能力。(记者 王幸 余源泉 )
肖扬东:完善自我 学不止步
肖扬东(政法学院教师,赴浙江大学访学):浙江大学学习资源很丰富,经常会举办学术性讲座或活动,平常学生也会自发组织活动讨论等。在校期间,我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不同的观点碰撞激发了我的思考,开拓我的思维。浙江大学会有部分学生会自发组织读书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意见的交流,也能够相互学习。我也曾设想过在学生中推行此类活动,但是了解到一些老师以前也组织过此类活动,但收效甚微。不过前一段时间,有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相互讨论,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建议跟具体情况慢慢改进我的教学方式。(记者林映 何婕妤)